2010 youtube推荐系统

Reading time ~1 minute

本文是youtube在2010年提出的系统,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它在当时是如何实现youtube的推荐系统的。

系统设计

推荐系统的整个设计都围绕以下的目标:我们希望相应的推荐(recommendations)是适度最新的(recent)、新鲜的(fresh),多样化的(diverse),并且与用户最近的动作有相关性(relevant)。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用户能理解为什么某个视频会被推荐给他们

推荐的视频集合通过使用一个用户的个性化行为(观看,收藏,喜欢)来生成作为种子,然后通过基于视频图的co-visitation对集合进行扩展。该视频集接着使用多个信号为相关性(relevance)和多样性(diversity)进行排序

从工程的角度看,我们希望系统的单个组件相互解耦,允许它们进行独立的调试,以便容错,降低系统的整体复杂度。

1.输入数据

在个性化视频推荐的生成期间,我们会考虑多个数据源。总之,有两大类的数据要考虑:

  • 1)内容数据(content data),比如原始视频流和视频元信息(标题,简介等)
  • 2)用户行为数据(user activity data),可以进一步分类为显式和隐式。显式行为包括:对一个视频进行打分(rating),进行收藏/喜欢,或者订阅了某个上传者。隐式行为包括:观看、交互,比如:用户开始观看一个视频,用户观察了某个视频的大部分(长播放行为:long watch)

在所有的case中,数据的处理noisy很多:视频元信息可以不存在,不完整,过期,或者不正确;用户数据只捕获了在网站端的一部分用户行为,只能间接衡量一个用户的参与度(engagement)和高兴度(happiness),比如:用户完整地观看一个视频,不足够说明她确实喜欢这个视频。视频的长度和用户的参考程度,受信号质量的影响。再者,隐式行为数据是异步生成的,可能不完整,比如:在我们接受到一个long-watch通知前,用户可能已经关闭了浏览器。

2.相关视频

推荐系统的一个构建块是:构造一个映射(mapping),将一个视频$ v_i $映射到一个相似(similar)或相关(related)的视频集合$ R_i $上。在该上下文上,我们定义了相似视频:在观看了给定的种子视频v(seed video)后,一个用户会喜欢继续观看这些视频集。为了计算该mapping,我们使用了一些著名的技术:关联规则挖掘(association rule mining)、或者 co-visitation counts。让我们来看下:用户在网站上观看行为的session。对于给定的时间周期(24小时),我们会统计每对视频对(video pair):$(v_i,v_j)$,在session内被同时观看(co-watch)的次数。将该co-visitation count置为$ c_{ij} $,我们定义了视频$ v_j $基于视频$ v_i$的相关得分:

\[r(v_i,v_j)= \frac{c_{ij}}{f(v_i,v_j)}\]

…(1)

其中,$c_i$和$ c_j $是所有session上视频$v_i$和$ v_j$各自的总共现次数。$ f(v_i,v_j)$是一个归一化函数,它会考虑种子视频和候选视频的“全局流行度(global popularity)“。一种最简单的归一化函数是,简单地除以视频的全局流行度的乘积:$f(v_i,v_j)=c_i \cdot c_j $。也可以选择另一种归一化函数。见paper[6]。当使用候选的简单乘积进行归一化时,$c_i$对于所有的候选相关视频是相同的,可以在我们的设置(setting)中忽略。这本质上会在流行视频中支持更低流行度的视频。

对于一个给定的种子视频$v_i$,我们接着选取相关视频$R_i$的集合,通过它们的得分$r(v_i,v_j)$进行排序,选取topN个候选视频。注意:除了只选取topN个视频外,我们也加入一个最低的得分阀值(minimum score threshold)。因而,对于许多视频,我们不能计算一个可靠的相关视频集合,因为它们整体的观看量(view count:与其它视频的co-visitation counts)很低。

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版的描述。实际上,还存在额外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表示偏差(presentation bias),噪声观看数据(noisy watch data),等————在co-visitation counts之外的额外数据源,也可以被使用:视频播放的sequence和time stamp、视频元信息等等。

相关视频可以被看成是在视频集上引导成一个直连图(directed graph):对于每个视频对$(v_i,v_j)$,从$v_i$到$v_j$上有一条边(edge) $ e_{ij} $,如果$v_j \in R_i $,该边的权重由等式(1)给定。

3 生成推荐候选

为了计算个性化推荐,我们将相关视频的关联规则,以及一个用户在网站上的个人行为相结合:它包括被观看的视频(超过某个固定阀值),以及显式收藏(favorited)、喜欢(liked)、打分(rated)、添加到播放列表(added to playlists)的视频。我们将这些视频集合称为种子集(seed set)

对于给定的种子集合S,为了获取候选推荐,我们将它沿着相关视频图的边进行扩展:对于种子集合里的每个视频$v_i$,会考虑它的相关视频$ R_i $。我们将这些相关视频集合的合集(union)表示为$C_1$:

\[C_1(S) = \bigcup_{v_i \in S} R_i\]

…(2)

在许多情况下,计算$C_1$对于生成一个候选推荐集合是足够的,它足够大并且足够多样化来生成有趣的推荐。然而,实际上任何视频的相关视频的范围都趋近于狭窄(narrow),经常会突显(highlighting)出那些与种子视频相似的视频。这会导致范围相当狭窄的推荐(narrow recommendation),它确实会让推荐内容与用户兴趣接近,但对于推荐新视频给用户时会很失败。

为了扩大推荐的范围,我们通过在相关视频图上采用一个有限的传递闭包(limited transitive closure),来扩展候选集。$C_n$被定义成这样的视频集合,它从种子集合中的任意视频在距离n内可达

\[C_n(S) = \bigcup_{v_i \in C_{n-1}} R_i\]

…(3)

其中$ C_0=S $是该递归定义中的base case(注意:它会为$C_1$产生一个与等式(2)的同等定义)。最终的候选集合$C_{final}$接着被定义成:

\[C_{final}=(\bigcup_{i=0}^{N} C_i) \backslash S\]

…(4)

由于相关视频图的高分支因子(high branching factor),我们发现,在一个较小的距离上扩展,可以产生一个更宽更多样的推荐集合,即使用户只有一个小的种子集合。注意:候选集中的每个视频,与种子集合中一或多个视频有关联。为了进行ranking,我们继续跟踪这些种子与候选的关联,并为推荐给用户提供解释。

4.Ranking

在生成阶段,已经产生了候选视频,它们使用许多信号进行打分和排序。这些信息可以根据ranking的三个不同阶段归类成三组:

  • 1)视频质量(video quality)
  • 2)用户特征(user specificity)
  • 3)多样化

视频质量信号,是指在不考虑用户的情况下,判断视频被欣赏的似然(likelihood)。这些信息包括:观看量(view count: 一个视频被观看的总次数),视频的评分,评论,收藏,分享行为,上传时间等。

用户特征信号,用于增强一个视频与某个用户特有的品味和偏好相匹配。我们会考虑种子视频在用户观看历史中的属性,比如:观看量(view count)、观看时长(time of watch)。

通过使用这些信号的一个线性组合,我们为这些候选视频生成了一个排序列表。因为,我们只会展示少量的推荐(4到60之间),我们必须选择列表的一个子集这里不必选择最相关的视频,我们会在相关性和跨类目多样性上做一个平衡优化。因为一个用户通常在不同时刻会在多个不同的主题上有兴趣,如果视频相互间太相似会在该阶段会被移除,以便增加多样性。解决该问题的一种简单方法是,限制单个种子视频的相关推荐数目,或者限制相似频道(channel/uploader)的推荐个数。更复杂的方式是基于主题聚类,或是进行内容分析。

5.UI

推荐的表示在整个用户体验上是很重要的一环。图1展示了推荐是如何在youtube主页上进行表示的。有少量新特性需要注意:首先,所有的推荐视频使用一个缩略图(thumbnail)、标题、视频时间、流行度进行展示。这与主页上的其它部分相类似,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决定是否对一个视频有兴趣。再者,我们添加了一个带有种子视频链接(它触发了推荐)的解释(explanation)。最后,我们给出了用户控制,可以看到在主题上有多少个推荐。

在ranking那一节,我们计算了一个推荐的排序列表,但在serving time只会展示其中一个子集。这允许在每次用户到达网站时提供新的、之前未看过的推荐,即使底层的推荐没有被重新计算。

6.系统实现

我们选择一种面向批处理的预计算方式(batch-oriented pre-computation approach),而非按需计算。这样做的优点是:推荐生成阶段访问大量数据会使用大量CPU资源,而在serving时预生成的推荐项可以有极低的访问延时。该方法最大的缺点(downside)是,在生成(generating)和(serving)一个特定的推荐数据集间的delay。我们缓和了这个现象,通过对推荐生成进行pipelining,每天更新数据集多次。

youtube推荐系统的实际的实现被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 1)数据收集
  • 2)推荐生成
  • 3)推荐serving。

之前提到的原始数据信号存放在YouTube的log中。这些log会被处理,提取信号,按每用户为基础保存到BigTable中。当前处理数百万的用户和上百亿的行为事件,总的footprint为TB级别。

推荐的生成通过MapReduce计算完成,它会在user/video graph上进行walk through,来累积和计分推荐项。

生成的数据集的size相当小(GB),可以很容易通过webserver进行serving。完成一个推荐的请求时间几乎由网络传输时间决定。

评估

通过A/B testing进行在线评估,真实流量分成不同的组,其中一组作为control或baseline,其它组给新特性、新数据、或新UI。两组接着进行对比。为了评估推荐质量,我们使用不同metrics的组合。主要的metrics包括CTR,long CTR(只统计点击导致观看一个视频的大部分观看行为),session length,首次long watch的时间(time until first long watch),推荐覆盖率(coverage)。我们使用这些metrics来跟踪系统的效果。

The YouTube Video Recommendation System

Netflix关于cosine相似度的讨论

Netflix团队发了篇paper《Is Cosine-Similarity of Embeddings Really About Similarity?》,对cosine相似度做了相应的研究。# 摘要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是指两个向量间夹角的余弦...… Continue reading

Meta AdaTT介绍

Published on January 02, 2024

SATrans介绍

Published on December 0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