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ity Bias survey介绍

Reading time ~2 minutes

Anastasiia Klimashevskaia等人在《A survey on popularity bias in recommender systems》系统中介绍了近些年相关的Popularity Bias paper。我们看下相关的一些章节:

摘要

推荐系统以个性化的方式帮助人们找到相关内容。这类系统的主要承诺之一是:它们能够增加长尾items(即目录中不太知名的items)的可见度。然而,现有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当今的推荐算法反而表现出流行度偏见,也就是说,它们在推荐中往往更关注较为流行的items。这种偏见不仅可能导致推荐对消费者和提供者的短期价值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引起不希望的强化效应。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流行度偏见的潜在原因,并回顾了检测、量化和减轻推荐系统中流行度偏见的现有方法。因此,我们的调查包括文献中使用的计算度量的概述,以及减少偏见的主要技术方法的综述。此外,我们批判性地讨论了当今的文献,我们观察到研究几乎完全基于计算实验和关于将长尾items纳入推荐的实际效果的某些假设。

1 引言

如今,许多在线平台都在使用推荐系统——包括大多数主要的电子商务和媒体流媒体网站——它们为消费者和提供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Jannach 和 Zanker,2021):

  •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些系统可以支持他们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找到相关内容,或者帮助他们发现之前未知的内容
  • 另一方面,从提供者的角度来看,推荐可以有效地提高参与度,刺激交叉销售或帮助推广长尾(Anderson,2006)中的商品,这些商品不太受欢迎,可能难以找到。

在推荐系统的多种可能好处中,它们似乎特别适合支持长尾业务策略。通过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示更多的长尾商品,它们既支持消费者发现新内容的目标,也为提供者带来了增益,例如提高用户参与度、客户留存、额外销售或改变需求曲线,参见Celma(2010)、Gomez-Uribe 和 Hunt(2015)、Oestreicher-Singer 和 Sundararajan(2012)。

毫无疑问,推荐系统能够有效影响消费者行为并改变销售分布(Lawrence 等人,2001;Zanker 等人,2006),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类系统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北美一家零售商网站进行的大规模实地测试结果显示,推荐系统确实对小众商品的销售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对于热门商品销量的增长更为显著。此外,在推荐系统存在的情况下,总体销售多样性实际上降低了(Lee 和 Hosanagar,2014,2019)。这种观察可以归因于底层算法中存在的某种流行度偏见(popularity bias),这意味着算法可能倾向于在其推荐中关注已经受欢迎的商品。结果,已经受欢迎的(“大片”)商品(Fleder 和 Hosanagar,2009)通过推荐获得了更多的曝光,这最终可能导致一个“富者愈富”的反馈循环。

总体而言,过分关注流行商品对于推荐系统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消费者和提供者都是不利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推荐内容过于明显,缺乏新颖性,从而无法满足他们的发现需求。而提供者则不仅未能提供充分的发现支持,还错过了通过主要推广那些顾客可能无论如何都会购买或消费的商品来销售长尾商品的机会(Bodapati 2008)。鉴于这个问题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开始关注推荐系统中的流行度偏见问题。特别是,在公平性和推荐系统中的偏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以及在潜在的有害推荐效应,如过滤泡沫、回声室效应、说服和操纵的背景下(Aridor et al. 2020; Elahi et al. 2021a),这个话题在最近几年变得尤为流行。

通过本文,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份关于推荐系统中流行度偏见当前文献的多方面概述,这是一个近年来受到相当大关注的话题。为此目的,我们系统地回顾并按照不同维度对123篇论文进行了分类,例如,根据背后的研究动机、处理流行度偏见的技术方法和评估方法。在我们的分析中,得出了以下关键见解:

  • 在背后的研究动机方面,大多数研究工作基于应用无关的假设,即关注流行商品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并可能导致诸如某些商品曝光有限、偏见强化和用户默认的推荐质量受限等潜在后果。当前文献中的很多研究似乎也受到了对推荐系统中公平性日益增长的兴趣的推动。特定于应用的考虑,例如,在特定使用情境中流行度偏见何时可能实际上有害或导致不公平,大多缺失。通过我们的工作,我们旨在提供对流行度偏见后果的更细致讨论,并提供一个新颖的、以影响为导向的流行度偏见定义。
  • 文献中提出了丰富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量化现有偏见或减轻偏见。减轻偏见的方法本身可以被归类为预处理、过程(建模)中和后处理方法。我们发现,支持竞争目标联合考虑的过程技术是文献中最常用的减轻偏见的形式。
  • 从评估的角度来看,我们观察到文献严重依赖于离线实验和丰富多样的抽象和应用无关的计算度量。涉及用户或实地测试的研究非常罕见。这种现象,就像在推荐系统中的公平性研究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公平性研究一样,可能会导致某种“抽象陷阱”(Selbst 等人,2019),其中研究问题的运作化过于抽象,忽略了特定应用用例的特殊性。这可能导致学术研究与现实世界问题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我们首先在第2节详细阐述该概念的现有定义和可能的流行度偏见来源。在第3节描述了我们识别相关论文的研究方法后,我们在第4节提供有关我们在文献中观察到的不同类型贡献的统计数据。我们在第5节讨论处理流行度偏见的技术建议,并在第6节回顾评估方法。本文以第7节结束,讨论我们的见解以及对研究空白和可能的未来方向的展望。

2 背景

在本节中,我们定义了流行度偏见(popularity bias)这一术语,更深入地讨论了bias的可能来源,并概述了流行度偏见所带来的实际负面影响。

2.1 流行度偏见作为一种与曝光相关的现象

虽然我们观察到:研究社区对推荐系统中流行度偏见潜在危害的普遍共识,但迄今为止似乎并不存在一个独特的定义。最常见的是,流行度偏见(popularity bias)被认为是展示(曝光)给用户的推荐项的一个特性。

例如,在Abdollahpouri和Mansoury(2020)中,流行度偏见被描述为一种现象,其中“流行商品被推荐的频率甚至超过了它们的流行度所能保证的。” 在这种解释中,当系统过度推荐流行商品时,就存在偏见。在其他作品中也讨论了推荐中的差异,例如Lesota等人(2021)。然而,在其他定义中,这种比例并不在焦点中,而是将强调流行商品本身视为一种偏见。根据Abdollahpouri等人(2017a),“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通常比其它‘长尾’商品更多地强调流行商品(那些拥有更多评分的商品)。”同样,Boratto等人(2021)指出,流行度偏见可以被描述为推荐系统可能“倾向于推荐流行商品而不是小众商品,即使后者也会感兴趣。”这样的概念也被Zhu等人(2021a)和其他作品采纳。

我们注意到,Boratto等人在他们的讨论中将观察到的推荐中的偏见与一个潜在原因联系起来,即当算法在数据集上训练时,其中观察到的互动并不是在所有items上均匀分布的,偏见就会发生。在一些工作中,这种倾斜的分布本身被称为流行度偏见,因此将流行度偏见框架化为推荐系统所捕捉到的训练数据的特征。例如,Zhao等人(2022)发现“观察数据通常表现出严重的流行度偏见,即items分布非常不平衡,甚至是长尾的。”

最后,一些工作在离线评估指标的背景下讨论了推荐系统中的流行度偏见。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特别挑战是,某些指标,特别是准确率(precision),可能偏爱推荐流行商品的算法。通过对用户进行平均,优化高精确度意味着试图满足大多数(以流行度为导向的)用户,而“不考虑少数群体的满意度”(Bellogín等人,2017)。这可能导致非个性化和以流行度为导向的方法的竞争性能(Cremonesi等人,2010),并提出了替代的评估协议来处理这类问题,参见Bellogin等人(2011)、Bellogín等人(2017)、Ekstrand等人(2018)、MenaMaldonado等人(2020)、Yang等人(2018b)。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采用了先前讨论的观点和术语,其中流行度偏见是与推荐给用户的商品的流行度相关的现象。因此,我们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流行度偏见的潜在来源分开。

2.2 偏见的来源和偏见放大

在大多数关于推荐系统的研究工作中,一个item的受欢迎程度,是通过观察数据集中用户互动(例如,评分、点击、购买)的数量来评估的。我们注意到,在推荐系统的大多数应用中,我们实际上并不期望有一个平衡的分布。在许多领域,有些items可能比其他items更受欢迎。例如,电子商务商店中的一些产品可能因为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或通过广告强烈推广,导致观察到的购买更多。另一方面,在娱乐领域,一些电影或音乐曲目可能只是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因此我们可能会记录更多的流媒体事件。我们将这种关于items受欢迎程度的预先存在、通常倾斜的分布称为数据中的“自然偏见(natural bias)”

除了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外,我们注意到在选取用于训练推荐系统的数据时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偏见(数据收集或代表性偏见)。例如,在创建训练数据集时,可能只考虑了用户基础的某个特定子集,但这个子集可能并不代表整个人群。

无论如何,虽然收集的数据集中的某种不平衡可能看起来是自然的,推荐系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它们可能会加强这些预先存在的分布。最终,这种加强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不利影响,系统中越来越重视已经受欢迎的items,从而减少了不太知名items被用户曝光的机会。Chen等人(2020)识别了可能导致推荐系统中反馈循环的各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推荐系统中的Biases与feedback loop

内部而言,现今许多推荐系统都是基于某种类型的机器学习模型。任何机器学习算法的核心能力是从过去的经验(训练实例)中泛化,以应对新情况(未见过的实例)(Mitchell 1990)。因此,算法学到的内容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训练数据中的观察结果,特别是数据中存在的任何(预先存在的)偏见。我们在这里指出,每个算法可能都有自己的归纳偏见,即在从训练数据到通用模型的归纳飞跃中执行时的一组假设(Hüllermeier等人,2013)。

让我们考虑一个非常基础的场景,即推荐经常一起购买的商品,这在当今的主要电子商务平台上得到了实施。从技术上讲,这种类型的推荐可以被视为关联规则的一种基本形式(Agrawal等人,1993;Ludewig等人,2021)。在规则挖掘任务中,一个常见的挑战是,支持度最高的规则通常涉及非常受欢迎的商品,而且很难确定涉及小众商品的规则(Uday Kiran和Krishna Re,2009)。因此,可以直观地假设,基于“经常一起购买”统计数据的商品,建议倾向于进一步强化已经受欢迎商品的推广

用户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推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统从数据中学到的内容以及它是如何被优化的。特别是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所使用的优化指标,算法可能已经学会了——尽管不一定是显式地——推荐流行商品将根据该指标获得高的“奖励”。

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推荐通常被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选择。推荐列表中排序较高的商品通常会获得更多的曝光和用户关注,因此更有可能被消费(例如,由于位置偏见)。结果,它们可能比其他items更频繁地被消费或购买。因此,如果推荐受到流行度偏见的影响,最终意味着已经流行的商品从这种增加的曝光中获益更多,而不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商品。重要的是,当用户采纳(即消费或购买)一个被推荐的流行商品时,这一事实通常会以某种方式反映在用于重新训练底层模型的数据中。成功推荐一个流行商品,例如,将进一步增加一个商品的购买统计数据。此外,由于流行商品通常在一般质量和吸引力方面是很好的推荐,如果假设人们倾向于对他们喜欢的事物提供反馈,那么它们获得正面反馈(例如,以评分的形式)的机会也可能很高。这对应于已知的问题,即某些数据点是“非随机缺失的”,参见Marlin等人(2007)关于该主题的早期研究。

总体而言,我们观察到推荐系统中有多个阶段可以进入或加强流行度偏见。相应地,当目标是减轻推荐中可能不受欢迎的流行度偏见的影响时,存在不同的方法和起点。

2.3 流行度偏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研究流行度偏见的动机通常是由算法过度关注已经流行商品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的例子所驱动的。有时,推荐流行商品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可能会不公平地减少并阻止其他商品的曝光。在其他情况下,人们提到了随时间可能发生的潜在加强效应,这种情况通常被描述为“富者愈富”,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马太效应”(Wang et al. 2018)或“前缀偏见”(Rashid et al. 2002)。

乍一看,人们可能会认为推荐流行商品并没有错。实际上,在线下世界中推荐畅销商品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纽约时报》畅销书推荐就是这种形式。而且,在精英主义社会中,如果这些畅销商品因为质量更高或普遍吸引更多人而获得更多推荐,那么它们获得更多关注可能并不被认为是问题或不公平的。因此,上述关于流行度偏见潜在危害的说法有时似乎过于笼统。

然而,当我们更仔细地审视这个问题以及推荐系统预期的目的和价值(Jannach 和 Zanker 2021)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流行度偏见在哪些方面(a)限制了推荐对个别利益相关者的潜在价值,或者(b)偏见实际上是有害的。在价值受限方面,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受流行度偏见影响的推荐不能帮助他们发现新内容(因为缺乏新颖性)或符合他们个人偏好的内容(因为个性化程度有限)。这两个方面反过来可能会限制消费者与提供推荐服务的互动,或者通过失去对系统的信任完全使他们远离。在提供者方面,主要推荐流行商品还可能导致错失销售机会(因为流行商品无论如何都会被购买)。此外,它可能导致随时间销售多样性的减少(因为一小撮流行商品获得了所有曝光)。有关实地和模拟研究的相应报告可以在 Fleder 和 Hosanagar (2009),Jannach 等人 (2015),Ferraro 等人 (2020) 中找到。

在某些应用领域,受流行度偏见影响的系统实际上可能造成损害(而不仅仅是提供有限价值)的情况也可能出现。近年来,关于推荐系统中公平性的各种研究工作——参见 Ekstrand 等人 (2022),Wang 等人 (2022b),Deldjoo 等人 (2023) 的最新调查——认为流行度偏见可能导致不公平。例如,某些工作可能主要推荐给特定的种族群体,当推荐系统延续历史歧视时。或者,一个音乐推荐系统可能不公平地主要推广某些已经受欢迎的艺术家群体的音乐,限制了那些可能属于代表性不足的性别或流派群体的艺术家的曝光机会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有害情况可能发生在一个受流行度偏见影响的系统推广有害内容时。我们记得,在许多应用中,受欢迎程度是根据与一个items观察到的互动来衡量的。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中,争议性内容(包括假新闻、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受到很多关注并不罕见,因为用户高度参与这类内容。因此,一个优化用户参与度的社交媒体推荐系统可能通过向越来越大的受众推荐这些可疑内容来进一步推广它们。此外,这样一个受流行度偏见影响的系统也可能容易推荐那些通过假用户、虚假评论/评分和自动化机器人获得很多互动的内容,参见例如 Lam 和 Riedl (2004),这最终可能导致对系统的信任丧失。

总的来说,无论效用是减少还是实际造成伤害,调查流行度偏见问题时,考虑特定应用用例的具体性和特殊性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推荐流行商品实际上可能是对提供者最有利的选项,例如,当畅销商品也是带来最高收入、利润率或其他业务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商品时。另一方面,推荐已经流行的商品本身不应被视为不公平,但我们必须审视哪些关于公平的潜在规范性主张受到流行度偏见推荐的影响。此外,我们必须记住,某些影响可能只有在长期内才变得明显。在新闻网站上推广最受欢迎和最新的名人八卦可能在短期内在点击率(CTR)方面带来积极效果;然而,从长远来看,它可能导致与服务的互动有限。

最后,我们注意到在某些情况下,关注流行商品也是一种有益和有帮助的方法。在对用户偏好知之甚少的冷启动情况下,推荐流行商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策略。例如,当一个新用户注册到推荐系统时,系统对用户的偏好一无所知或了解有限,因此可能无法为她生成相关的推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基于流行度的主动学习策略,选择最受欢迎的商品向新用户推荐,并获取它们明确的评分(Rashid et al. 2002)。优势在于用户很可能对流行商品有所了解,因此实际上能够对这些商品进行评分。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流行商品通常受到用户的喜爱,因此,它们的评分往往不会为系统提供太多信息(Elahi et al. 2016)。

此外,也可能存在特定算法过于关注小众内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可能对用户来说显得过于晦涩,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限制了他们对服务的满意度(Ekstrand et al. 2014)。包含一些流行的推荐可能有助于在用户方面建立对推荐一定程度的熟悉感,以及他们对一些推荐适合自己信任。在工业环境中,加入一定量的流行推荐也并不罕见,例如,在Netflix的个性化视频排序系统中(Gomez-Uribe 和 Hunt 2015)

2.4 以影响为导向的流行度偏见定义及其与新颖性、多样性和公平性的关系

如本节开头所讨论的,文献中“流行度偏见”这个术语没有统一的定义。一些定义可能也不易解释或应用。例如,如果我们开发一个推荐系统,它简单地向每个人推荐最受欢迎的商品,可能很难判断这是否代表了一种商品被推荐“比它们的流行度所能证明的更频繁”的情况,如Abdollahpouri和Mansoury(2020)或Chen等人(2020)所描述的。此外,我们的讨论还表明,推荐流行商品本身并不一定是有害的,相反,这可能取决于特定用例的特殊性

根据我们的讨论,并在假设“偏见”一词通常表示一个不期望或有问题的方面的前提下,我们建议将来使用一个以影响为导向的术语解释。因此,我们提议如下定义推荐系统中的流行度偏见。

当系统提供的推荐集中于流行商品,以至于限制了系统的价值或对某些相关利益相关者造成伤害时,推荐系统就面临流行度偏见问题。我们强调,我们的定义旨在具有通用性和包容性,因为它(a)不规定量化流行度的具体方式,(b)不假设偏见的来源,以及(c)可能包括流行度偏见的短期或长期影响。

推荐商品的流行度与推荐系统的一些“超越准确性”的质量特征相关,特别是与新颖性、多样性和意外性(Castells et al. 2021; Kaminskas and Bridge 2016; Ziarani and Ravanmehr 2021)相关。

与新颖性的关系。通常认为,如果用户之前不知道某个推荐内容,则该推荐对用户来说是新颖的(Castells et al. 2021; Kaminskas and Bridge 2016)。因此,新颖性是一个核心的期望特征,因为根据定义,新颖的推荐帮助用户发现新的(且希望是相关的)事物。一组推荐的感知新颖性可以通过用户研究来实证评估(Ekstrand et al. 2014; Pu et al. 2011)。在离线评估中,我们通常无法确定用户是否已经知道某个商品。因此,文献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假设,平均而言,不太流行的商品对用户来说有更高的概率是新颖的。因此,新颖性指标的技术实现通常被制定为与流行度指标成反比(Vargas and Castells 2011)。通常,在以新颖性为重点的研究中,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在不牺牲准确性的情况下提高推荐内容的新颖性(或降低流行度)。在这种设置中,增强新颖性的方法也可以被视为减少流行度偏见的方法。

意外性是与新颖性相关的另一个概念。通常,意外性被视为意外性和相关性的结合(Ziarani 和 Ravanmehr 2021),但文献中也存在其他定义(Ziarani 和 Ravanmehr 2021)。显然,一个意外的items也必须是新颖的。然而,通常只有当一个items在某些方面与用户的常规口味档案不同,它才被认为是意外的。我们在这里指出,通过新颖或意外的items推荐支持的items发现是推荐系统的最常见目的之一。然而,也存在一些用例,推荐系统明确旨在建议已知的items,例如,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刺激重复购买,或者在流媒体平台上提醒用户以前喜欢的内容(Kapoor 等人,2015;Lerche 等人,2016)。

与多样性的关系。多样性通常指的是一组推荐元素在某些方面彼此不同(Ziegler 等人,2005;Kaminskas 和 Bridge 2016)。根据选定的标准和用例,流行度偏见可能与多样性相关。在某些领域,例如在电影推荐中,建议广为人知的流行电影可能会导致一组在制作国家、制作预算或原始语言方面不太多样化的电影。如果这些建议的流行度水平降低,我们可能会观察到这些方面的多样性增加。

其他关于多样性的概念包括销售多样性(Fleder 和 Hosanagar 2009),它衡量特定商品上销售量的集中度,或者总体多样性(Adomavicius 和 Kwon 2011),这是一种覆盖度指标,衡量在前n名列表中推荐给用户的目录商品的比例。在总体多样性的情况下,对大多数流行商品的更强关注会导致个性化程度降低,并且可以预见地,会导致目录覆盖度更有限。关于推荐系统对销售和销售多样性影响的实地研究(Lee 和 Hosanagar 2019)得出了部分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观察到实施推荐系统导致销售多样性减少,这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推荐系统会导致集中效应的假设,这可能会加强流行商品。在绝对销售量方面,推荐系统为长尾商品带来了销售量的增加,这是推荐系统的一个预期好处。然而,对于流行商品的销售量增加更为显著。总的来说,我们得出结论,流行度偏见可能会影响多样性。然而,这种关系并不像新颖性的情况那样直接,观察到的效果取决于多样性的具体概念。

与公平性的关系。相当多的近期研究工作将减少流行度偏见等同于增加算法公平性,参见Deldjoo等人(2023)。当然,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的用例。例如,在一个在线音乐平台上,可能存在一群艺术家,由于社会或历史原因,他们没有同样的机会接触到广泛的听众,例如,因为他们属于一个通常被代表不足的群体。一个通过这些艺术家给予不太流行内容更多曝光的推荐系统,可能被认为是支持对被代表不足群体的公平性的规范性主张(Dinnissen和Bauer 2023;Ferraro等人 2021)。然而,解决潜在的规范性主张的这一方面是至关重要的。简单地增加音乐平台上任意艺术家的曝光度,或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增加某些提供者的商品的曝光度,并不一定服务于公平目标。实际上,一些商品可能只是因为它们通常不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或者因为它们质量有限,所以才不受欢迎。

流行度偏见可能导致的不公平相关负面影响包括:

  • 1.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服务性能不一致:流行度偏见可能导致推荐系统在服务不同用户群体时性能表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导致推荐质量的差异。这种性能的不一致可以被解释为系统性能的校准问题,并被视为不同用户群体利益代表不公的证据。
  • 2.加剧现有不平等:一些最新的研究工作将减少流行度偏见等同于增加算法公平性。例如,在在线音乐平台上,可能存在一些艺术家群体,由于社会或历史原因,他们没有同样的机会接触到广泛听众,例如,因为他们属于一个通常被代表不足的群体。一个给予这些艺术家不太流行内容更多曝光的推荐系统可能被认为是支持对被代表不足群体的公平性的规范性主张。 3.潜在的负面影响:流行度偏见可能导致对某些商品或服务的不公平推广。例如,在社交媒体中,争议性内容(包括假新闻、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由于用户的高度参与而获得大量关注。一个优化用户参与度的社交媒体推荐系统可能通过向越来越大的受众推荐这些可疑内容来进一步推广它们。此外,这样的流行度偏见系统也可能容易推荐那些通过假用户、虚假评论/评分和自动化机器人获得很多互动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对系统的信任丧失。

综上所述,流行度偏见可能对不同概念的公平性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减少流行度偏见并不一定普遍提高公平性,因为这取决于与特定公平考虑相关的特定潜在规范性主张。

3 方法论

论文检索方法。我们采用了一种半系统化的方法来识别相关研究工作。在我们的方法中,我们应用了Kitchenham(2004)中讨论的系统评审的原则,但我们还依赖额外的手段来发现这个不断发展的领域的更多论文。整个过程在图2中进行了说明。

图2

在第一步中,我们查询数字图书馆,以找到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之间发表的、在摘要或关键词中含有“popularity bias”和“recommender / recommendation / recommendations”的推荐系统相关研究工作的初始集合。在论文标题中查找这些术语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过于狭窄的查询,同时搜索论文本身的文本返回了太多仅仅稍微提及“popularity bias”作为可能相关主题的不相关作品。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通过摘要和关键词进行搜索应该是最精确的方法。我们使用了以下查询词:“popularity bias” AND (“recommender” OR “recommendation*”).1 最后一次搜索执行于2024年1月24日,搜索过程返回了129篇论文。

接下来,我们应用滚雪球程序,通过跟踪初始作品引用的参考文献来识别更多相关作品。此外,我们使用Connected Papers在线工具2来找到额外的相关作品,也使用了关键词“long tail”。在手动过程中去除重复项并筛选出与我们调查无关的作品后,我们最终得到了54篇论文,我们认为这些论文适用于我们研究中的后续分析。我们在线分享了考虑的论文的详细列表以供可重复性。3

总的来说,我们的搜索查询结果相当精确,通过查询检索到的大多数论文都是相关的。只有少数我们认为不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的主要研究贡献不是关于流行度偏见的。例如,一些作品在文本中提到了流行度偏见这个术语——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被我们的搜索返回——但然后提供了一个专注于不同方面的技术贡献,例如准确性。此外,我们不考虑现有的综述工作作为我们的分析。

与其他综述的关系。在先前关于相关主题的综述中已经考虑了流行度偏见的主题,例如一般推荐系统中的偏见(Chen et al. 2020)、推荐系统的不良效应(Elahi et al. 2021a)或推荐系统中的公平性问题(Abdollahpouri et al. 2020a)。虽然我们的工作与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重叠,但我们的研究专门关注流行度偏见问题。考虑到Chen et al.(2020)提出的有影响力的综述,我们发现这个其他综述的范围比我们的要广泛得多。例如,他们明确地在他们的搜索查询中包含了“fairness”这个术语。此外,Chen et al.(2020)中讨论了反馈循环中的各种类型的偏见,例如用户一致性偏见。鉴于他们范围的广泛性,没有深入讨论专门处理流行度偏见的不同技术方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旨在深入覆盖流行度偏见的主题,重点关注技术方法和常见评估方法的综述。

据我们所知,最近的会议论文(Ahanger et al. 2022)是唯一专门关注推荐系统中流行度偏见的工作。在他们的论文中,作者报告了一组最近算法方法的技术细节,以减轻流行度偏见。虽然我们的工作也涉及减轻偏见的技术方法,但我们目前工作的范围更广泛,我们还旨在反映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此外,与之前的综述不同,我们的工作是基于我们通过上述结构化过程检索到的更大集合的研究作品。

4 调查结果:研究概况

在本节中,我们首先将提供更多关于出版渠道和随时间对主题兴趣的统计数据。接下来,我们将描绘现有研究的概况,包括学者如何描述问题以及我们可以在文献中找到哪些类型的贡献。

4.1 出版统计

我们研究中考虑的最早论文发表于2008年。我们注意到,这篇论文没有明确使用“流行度偏见”这个术语,但它专注于如何处理推荐系统中长尾中不太受欢迎的商品(Park 和 Tuzhilin 2008)。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发现了少量相关论文。然而,自2018年左右以来,我们观察到对这个话题的研究兴趣显著增加,特别是也开始使用“偏见(bias)”这个术语。我们可以假设,这个领域的最近研究可能也受到了对公平推荐主题日益增长的意识和兴趣的推动,参见Wang等人(2022b)。因此,考虑的作品中绝大多数(约70%)是在最近五年内发表的。

图3显示了关于流行度偏见的识别研究作品发表在何处。我们将所有渠道归类为“其他”,对于我们只找到一篇相关论文的渠道。有多达48个这样的渠道。这48个渠道在不同维度上相当多样化。它们包括范围相当广泛的计算机科学期刊,以及相当专注的期刊,例如关于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的期刊。此外,这些渠道包括既建立了一段时间、享有盛誉的期刊,也包括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的场所。总的来说,我们考虑了65个不同的渠道,其中发表了关于流行度偏见的论文。虽然在ACM RecSys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本次调查中最重要的渠道,但图表显示,这个话题的研究高度分散。这强调了像本文所呈现的综述的需求。

图3

4.2 问题特征和研究动机

根据我们上面的讨论,推荐流行商品本身并不一定是问题,实际上必须考虑到特定用例的具体性,例如,确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减轻某种偏见。在我们分析的第一步中,我们调查了研究人员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为此,我们浏览了所有论文的摘要和引言,寻找描述流行度偏见现象以及推荐流行商品潜在危害的陈述。然后我们应用编码程序来识别这些陈述的不同类别。编码由两位研究人员完成。

图4显示了研究人员如何描述流行度偏见现象的主题。我们注意到,个别论文可能属于多个类别。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人员主要以某种形式声明,流行度偏见主要或过分关注推荐中的流行商品。这通常符合我们在前一节中定义的核心部分,即流行度偏见是与向用户展示的推荐相关的现象。只有相对较少的论文将流行度偏见描述为底层数据的现象。然而,许多依赖于这种描述的论文隐含地假设,关注流行商品本身就被认为是有问题的,这可能代表了对问题的简化。

图4

第二频繁的特征是,在流行度偏见存在的情况下,长尾商品的曝光过于有限。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被视为前一个方面的直接后果,即系统可能过分关注流行商品,但这种描述也指向了一个潜在的危害,根据我们的定义,这是一个关键方面。然而,只有少数作品提到流行度偏见可能阻碍相关长尾商品的推荐,这在现实中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方面。一些其他作品在它们的特征描述中考虑了推荐质量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假设流行度偏见可以导致对流行商品的更好预测。其他作品则相反,担心偏见导致推荐不相关的流行商品。

潜在的加强效应被多次提及作为流行度偏见的一个主要方面。然而,考虑到这些论文中的许多提供的技术贡献和实验评估,加强效应实际上并没有被调查,例如,通过从纵向角度评估影响。

最后,在一定比例的论文中,我们无法识别出对研究的流行度偏见问题的清晰动机特征。例如,一些论文分析了推荐系统不同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包括推荐的流行度),而没有深入阐述底层概念,例如Channamsetty和Ekstrand(2017)。其他如Wu等人(2019)在他们的算法设计中将数据分布的倾斜视为多个方面之一。最后,一些作品如Deldjoo等人(2021)为流行度偏见的特定概念提供了一个正式定义,但将流行度偏见视为多个变量之一,在推荐性能的定量分析中考虑。

接下来,我们浏览了摘要和引言,寻找描述偏见潜在负面影响的陈述。这种对负面影响的描述应该通常指导论文中提出的研究,例如,在评估指标方面。编码过程的结果如图5所示。

最常提到的一些危害涉及用户所体验到的推荐质量。流行度偏见可能表现为个性化质量有限、多样性或新颖性有限,或者在发现机会方面有限。然而,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提到了对推荐平台或商品提供者的潜在危害,包括某些商品的曝光有限、错过的商业机会或消费者信任度随时间降低。一些作品还提出了潜在的脆弱性问题,即攻击推荐系统可能将商品流行度作为高排序的主要因素。这些观察清楚地表明,社区意识到流行度偏见是一个可能影响多个利益相关者的问题。

我们将在第10节中讨论研究人员如何量化算法方法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减少或预防流行度偏见的潜在危害。

鉴于社区最近对推荐系统公平性问题的兴趣,我们最后扫描了我们在论文中找到的潜在危害描述中的“公平”一词。只有少数作品在此背景下明确提到公平或不公平,明确了他们对公平的定义以及他们针对的利益相关者。然而,考虑到论文涉及的更广泛的研究背景,我们发现123篇论文中有56篇(约三分之二)确实涉及了推荐系统的公平性问题。这证实了我们上面提到的直觉,即对推荐系统中流行度偏见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最近的公平性研究推动的。再次,鉴于推荐是一个多利益相关者问题(Abdollahpouri等人,2020a),在审查的作品中考虑了不同形式的公平性,包括用户公平性、商品公平性和提供者公平性,见Burke(2017)。

稍大的比例(60%)的这些作品关注用户公平性,而其余的作品考虑了商品及其提供者的角度。

4.3 应用领域

图6提供了在审查工作中考虑的应用领域的概览。应用领域主要是基于离线实验中使用的数据库来识别的。与其他调查工作类似,例如Quadrana等人(2018),我们将数据库归入如图6所示的更高层次的类别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绝大多数工作集中在媒体领域,包括电影、音乐、书籍和新闻。其中,电影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许多论文依赖于MovieLens数据库之一(Harper和Konstan 2015)。一系列工作解决了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流行度偏见问题(Gupta等人 2019;Wang和Wang 2022;Luo和Wu 2023;Guo等人 2023;Liu等人 2023a),还有一些工作集中在与旅游相关的POI推荐问题(Banerjee等人 2020;Sánchez和Bellogín 2021;Rahmani等人 2022a,b)。对于其他一些应用领域,只确定了一项或几项研究工作。我们将它们归类为“其他”应用领域,例如包括时尚(Lee等人 2021)、科学文章(Yang等人 2018b)、笑话(Chong和Abeliuk 2019)或游戏(Jadidinejad等人 2019)。

在调查本次调查中考虑的论文时,我们注意到一些论文没有提供特定论证,说明为什么流行度偏见在给定应用领域可能是有害的,或者为什么使用特定数据库进行评估。在其他情况下,作者论证说,流行度偏见可能在某些领域特别有害,而在基于可能立即不清楚流行度偏见可能带来什么重大危害的数据领域的工作时,却没有明确说明,例如,电影推荐。根据我们在第4.1节上面的讨论,我们经常发现研究动机主要是以宽泛的术语给出的(例如,推荐包含太多流行商品,或者“富者愈富”)。

4.4 贡献类型

最后,为了更好地理解现有研究的概况,我们根据论文的主要新颖方面对确定的论文进行了贡献特征描述:

  • 分析或量化可能存在的偏见的论文;
  • 提出技术建议以减轻现有偏见的论文;
  • 尝试利用流行度信息来改进推荐的论文。

图7

图7提供了按这种分类研究的论文的统计数据。在表1中可以找到分析作品的贡献方面的详细分类。我们注意到,一篇论文可以属于多个类别。不足为奇的是,由于我们关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大多数论文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法来减轻流行度偏见的一些潜在危害。较少数量的作品旨在主要量化和分析数据库中存在的偏见,并/或提出计算度量来评估偏见的程度。最后,有限数量的作品试图利用商品的一般流行度信息来改进推荐。我们将在接下来审查每个类别中的选定作品。

表1

5 处理流行度偏见的技术方法

在本节中,我们将更深入地讨论一些选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用于偏见量化、减轻和利用。

5.1 偏见量化方法

这类别的论文主要旨在了解可能存在的流行度偏见的程度和严重性,以及这种偏见可能对用户产生的影响。

在我们回顾量化不同目的的流行度偏见的现有工作之前,我们注意到任何量化方法——以及我们稍后讨论的减轻技术——都需要定义适当的度量标准。我们将在第6节中回顾多种度量标准。根据我们上述对流行度偏见的概念,这些度量标准主要量化推荐内容的流行属性,而不是例如底层数据的属性。然而,底层数据的属性在许多工作中是核心,例如,当决定一个商品是否被认为是流行的时候。文献中常见的策略是:将商品归类为流行(短头部)或不流行(长尾部),偶尔还将长尾部分为中间部分和远尾部,参见Abdollahpouri等人(2019b),Borges和Stefanidis(2020)。通常,这种分离是基于数据库中每个商品观察到的互动数量。相比之下,Yalcin(2021)使用的定义是,大片商品不仅要有大量的互动,还必须有高平均评分。无论如何,这些方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当的阈值。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应用的是经验规则,没有提供明确的理由。

量化基于流行度现象的另一种方法是由Celma和Cano(2008)以及Celma和Herrera(2008)提出的。在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工作中,作者不仅使用播放次数作为流行度指标,还依赖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度量标准,根据商品的相似性建模商品之间的连接性。例如,这允许他们分析最受欢迎的商品是否主要与其他流行商品连接,并评估商品通过推荐被曝光和发现的机会

量化对用户的影响。在这一领域的文献中,一个共同的目标主要是量化流行度偏见的程度,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观察结果随后与其他度量标准(如准确性)进行对比。在这些工作中,通常比较来自不同家族的多种算法,例如协同和基于内容的算法,参见例如Channamsetty和Ekstrand(2017),Chong和Abeliuk(2019),Vall等人(2019)。Jannach等人(2015)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即使是来自同一家族的算法,例如协同过滤,也可能表现出推荐流行商品的不同倾向。

虽然这些工作通常测量整个用户基础的流行度偏见,但也有一些工作单独考虑某些子群。一些工作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识别这样的子群,例如基于年龄和性别(Ekstrand等人 2018;Lesota等人 2021;Neophytou等人 2022)或语言(Elahi等人 2021b)。在这些工作中,目标通常是评估流行度偏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不同子群提供的推荐实用性。例如,Ekstrand等人(2018)的发现表明,人口统计学与流行度偏见之间存在非平凡的、可能是有害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Elahi等人(2021b)对流行度偏见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了偏见效应的强度是否与用户的语言有关。他们基于Twitter数据的分析确实表明,语言可能起作用,某些效应对英语比其他语言更为明显。最后,Sánchez和Bellogín(2021)评估了流行度偏见在两个不同用户群体中对兴趣点推荐的影响:游客和当地人。他们的分析表明,对于后一组用户,推荐的实用性有所下降。

基于用户属性或人口统计学对用户进行分组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他们的偏好或行为对他们进行分组。例如,一些用户可能倾向于主要观看主流电影,而其他用户可能表现出对小众电影的偏好。推荐系统可以在这方面分析用户档案,并将它们根据它们的流行度倾向或主流性进行分类。考虑到这样的用户个人偏好对于校准方法是核心的,参见Oh等人(2011),Steck(2018),Abdollahpouri等人(2020b)。这些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某些用户群体——特别是小众商品爱好者——是否从推荐中获得比其他群体更少的实用性。在一些工作中,这种现象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歧视,引发了推荐系统中的公平性问题及其与流行度偏见的关系(Abdollahpouri等人 2019b;Borges和Stefanidis 2020;Kowald和Lacic 2022;Kowald等人 2020;Naghiaei等人 2022;Rahmani等人 2022b)。理解纵向效应。到目前为止讨论的大多数工作采用静态视角,例如,通过评估某个算法在某个时间点的流行度偏见。然而,流行度偏见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它可能创建的反馈循环,这不能直接用这种形式的“一次性”评估来直接评估。因此,一些研究工作尝试研究有偏见推荐的纵向效应。在文献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见方法是依赖于模拟方法。例如,在Jannach等人(2015)中,假设推荐系统的用户以一定的概率接受一些商品建议,然后他们以评分的形式向系统提供反馈,这些反馈被反馈到训练数据和推荐模型中,参见Adomavicius等人(2021)。模拟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算法可以随着时间加强或减少流行度偏见。后来的模拟方法遵循类似的想法,参见Chong和Abeliuk(2019)和Mansoury等人(2020b)。

在Heuer等人(2021)中,采取了一种非常不同的方法来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流行度偏见。在他们的工作中,作者使用审计方法来评估YouTube上的偏见放大效应。从技术上讲,他们使用机器人模拟用户体验,这些机器人在某个主题的推荐视频上执行随机游走。他们的发现的一部分表明,“YouTube越来越推荐越来越流行但主题无关的视频”。总的来说,这项工作是在野外研究流行度偏见的少数工作之一。

将流行度方面作为性能预测器。最后,一些研究者量化给定数据库中的流行度偏见,目标是预测不同推荐算法的性能。例如,在Deldjoo等人(2021)中,商品的流行度分布作为几个可能影响模型准确性的数据特征之一被检查。实验分析确实表明,捕捉流行度分布特征的各种度量标准可以帮助做出准确的预测。这似乎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知对流行商品有某种倾向的算法,如贝叶斯个性化排序(Rendle等人 2009)。关于数据库特征对算法性能影响的相关分析可以在Adomavicius和Zhang(2012)中找到,其中评分分布被用作基尼指数形式的预测器。

5.2 减轻偏见的方法

在这里,我们首先将根据减轻偏见的处理阶段对现有工作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审查一些技术方法。

5.2.1 按处理阶段分类

如图7所示,大多数发表的论文都致力于减轻现有偏见的问题。在本节中,我们将更深入地讨论这些技术方法。受到Adomavicius和Tuzhilin(2015)关于上下文感知推荐系统的工作启发,我们根据减轻策略在推荐算法中实施的处理阶段对现有方法进行分类。我们区分了预处理、处理中和后处理方法。粗略地说,预处理意味着在学习阶段之前以某种方式调整或过滤底层数据集。在一种简单的方法中,例如,可以事先禁止某些非常流行的商品被推荐。在处理中方法中,减轻技术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例如,通过在损失函数中考虑商品流行度。最后,在后处理方法中,通常适应一个经过优化的准确度列表来考虑偏见,例如,通过重新排列items,使不太流行的商品被带到列表的前面。

图8显示了根据处理阶段提出减轻策略的论文的分布。每篇论文的详细分类可以在表2中找到。我们在这里注意到,在某些情况下,将个别论文分配到某些类别是有一定解释空间的。特别是在区分处理中和后处理方法时。甚至更多,当从完全以系统输出为导向的角度来看时,几乎可以将每种方法都视为处理中类型。我们在表2中选择的个别论文的分类,一篇论文也可以被分配到多个类别。以下,我们审查不同类别中的选定方法。

表2

5.2.2 预处理方法

在我们调查中,减轻偏见的预处理方法是最少见的技术。此外,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预处理技术与额外的处理中减轻步骤相结合。因此,区分预处理和处理中技术通常留有一些解释的空间。然而,至少有一些方法——特别是那些在模型训练之前应用某些形式的数据集操作的方法——可以明确地被认为是预处理。典型的预处理步骤包括数据采样、商品排除或为学习创建正负样本对的特定形式。例如,在Cremonesi等人(2014)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实验,其中从目录中移除了高度流行商品的“短头部”。他们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用户研究调查当这些高度流行商品不被推荐时,用户体验和推荐系统的感知效用如何变化。

Seki和Maehara(2020)应用了一种更轻微形式的数据采样。这里,预处理步骤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平衡的数据集,以减轻不同的公平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流行度偏见。最终,通过平衡过程,作者旨在创建更公平的模型。然而,必须注意,这样的数据采样和平衡必须小心进行,特别是要确保剩余数据仍然具有代表性。

而不是通过采样减少数据,一些作者提议通过预处理步骤扩充现有数据,通过额外的信息扩展原始数据集。这种扩充可能包括:

  • 将某些类型的items元数据纳入多模态(Cagali等人 2021);
  • 添加来自外部来源的用户信息,如他们的社交联系(Li等人 2021),
  • 或结合隐式和显式反馈,如在Jadidinejad等人(2019)中所做的。

在这项后续工作中,考虑评分数据被认为有助于(a)更频繁地推荐高质量商品,无论它们(当前)的流行度如何,以及(b)更好地利用模型训练期间的现有用户反馈。

Park和Tuzhilin(2008)提出了一种非常不同的方法,专注于丰富与尾部商品相关的数据。根据这种方法,商品目录被划分为头部商品和尾部商品,并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推荐。对于尾部商品,推荐是通过一种称为总聚类(TC)的方法进行的,该方法对尾部商品应用聚类技术,然后根据每个聚类内的评分生成推荐。另一方面,对于头部商品,遵循一种称为每个商品(EI)的方法,该方法不应用聚类,仅根据单个商品的评分生成推荐。

Boratto等人(2021)描述了一种减轻偏见方法的例子,根据作者的说法,这种方法既有预处理元素也有处理中元素。在被认为是预处理操作的部分,作者提出了特定的采样策略,用于点式和成对优化设置。例如,在成对采样的情况下,创建用于学习的item pair对不是随机进行的,而是根据item的流行度进行的。类似的方法在Jannach等人(2015)中更早地被提出,用于贝叶斯个性化排序方法。

5.2.3 处理中/建模方法

处理中方法在文献中是减轻流行度偏见的最常见技术。虽然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场景提出了各种处理中技术,但它们共享一个共同原则,即干预推荐模型,以最小化流行商品的影响,以便预计通过推荐传播的偏见会减少。以下,我们讨论最常见的处理中偏见减轻方法家族。

基于正则化的方法是控制流行度影响的一组突出方法(Abdollahpouri等人 2017a;Kiswanto等人 2018;Boratto等人 2021;Zhu等人 2021b;Kamishima等人 2014;Seymen等人 2021)。正则化通常涉及在优化目标中添加一个项,以降低商品流行度对预测商品评分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正则化项因此惩罚推荐流行商品和/或帮助推广不太流行的商品。通常添加一个特定的权重因子(或:系数)到正侧项中,以调整正则化的强度,从而平衡准确性和流行度偏见的竞对目标。

在该领域的早期工作中,Kamishima等人(2013)例如,提出了在优化目标中使用特定的正则化项来构建“信息中性”的推荐系统。信息中性意味着某些由用户指定的预定义特征不会显著影响推荐输出。这个最初在过滤泡沫现象的背景下开发的想法,随后被应用于Kamishima等人(2014)中的流行度偏见问题,其中相应的目标是最终得到一个流行度中性的推荐系统。

后来,受到早期处理准确性-多样性权衡工作的启发,Abdollahpouri等人(2017a)提出了通过正则化项平衡流行度和准确性,该正则项在Learning2Rank方法中惩罚推荐流行商品。我们注意到,他们的工作中将流行度偏见视为一个公平性问题,并且在推荐中考虑不太流行的商品主要等同于增加公平性。

Boratto等人(2021)和Zhu等人(2021b)最近提出了“基于相关性的”正则化方法,结合预测评分和商品流行度值。在这些方法中,通过在商品的相关性评分主要由于其流行度而被预测为高时施加惩罚,从而减少流行度的影响。从技术上讲,这些方法基于Beutel等人(2019)早期提出的想法,用于增加推荐系统公平性。

基于约束的方法通常考虑一组规则(约束),以限制解决方案的空间,并将模型的学习过程引导到更有效和准确的结果。例如,Wang和Wang(2022)引入了(α,β)-公平性的概念,该概念认为“相似的商品应在推荐中获得相似的覆盖度”。在这种方法中,参数α和β确定商品相似度和覆盖相似度,目标是使相似商品的曝光水平均等化。通过将此约束嵌入到深度学习推荐模型的随机策略中,可以减少流行度偏见。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基于约束的方法是由Seymen等人(2021)提出的,在推荐框架中采用了结合约束和优化任务的技术。特别是,提出的技术通过一组定义各种约束的决策变量扩展了推荐优化目标,例如,上限和下限、辅助变量和加权总和,以调整和控制推荐的各种特征。例如,可以通过上限控制推荐的整体流行度,强制推荐包含不太流行的商品。该框架在各种类型的约束可以轻松整合的意义上是多功能的。在他们的论文中,作者使用该框架解决了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包括提供者公平性、流行度偏见和多样化。重新加权方法通过以某种方式调整推荐模型中的权重来控制流行度的影响(Gharahighehi等人 2021;Steck 2011;Zhao等人 2013;Gangwar和Jain 2021;Bedi等人 2014)。Steck(2011)提出了一种早期的重新加权方法。在这项工作中,检查了推荐长尾商品和准确性之间的权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建议了一个新的度量标准,称为“流行度分层召回”,它以一种将长尾推荐视为更有价值的方式来结合两个目标。在训练期间,可以减少(许多)观察到的流行商品的评分权重,或增加排序过程中的(缺失的)评分权重,参见Steck(2010)。Steck(2011)的工作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它报告了与用户的初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至少对于这个特定的研究设置,用户只欣赏对不太流行商品的轻微偏见。

Zhao等人(2013)也提出了降低流行商品权重的方法,其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可以利用反映收集的用户数据的许多因素的权重调整机制,例如,用户的意见、共同评分信息和用户提供的评分值。Gangwar和Jain(2021)中找到了使用相反方法的上权重长尾商品的工作的例子,其中使用了受Schapire(1999)启发的提升算法来调整权重,以增加不太流行商品的曝光。

我们在这里注意到,上述讨论的许多重新加权工作采用了静态方法来评估流行度偏见的影响,而Zhu等人(2021a)则采取了纵向视角来观察随时间发展的流行度偏见,参见Jannach等人(2015)、Ferraro等人(2020)。这项工作背后的理念是,在真实的推荐系统中,用户反复收到的推荐并不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因此从未被消费过。这些推荐代表了误报错误,因此可以用作负反馈数据的来源。结果,用户喜欢这样的推荐的概率随着每次向用户展示的新推荐而降低。基于这一理念和相应的模拟结果,作者提议通过动态变化的超参数,逐步增加底层重新加权(或重新缩放)的去偏见强度

可以被视为重新加权特殊情况的是基于逆倾向得分(IPS)的方法(Schnabel等人 2016;Huang等人 2022;Lee等人 2021)。逆倾向的概念从统计学中借鉴,并在几项先前工作中用于减少流行度的影响。在推荐系统的背景下,倾向得分可以被定义为用户基于观察到的用户特征和行为,发现特定商品有趣、因此喜欢它的概率。倾向得分通常基于商品的流行度(Lee等人 2021),因为用户通常更有可能与流行商品互动。然后,将这个得分的倒数作为惩罚应用,有助于避免推荐模型对通常流行商品的观察结果的关联性高估。

Schnabel等人(2016)是最早考虑倾向得分以增加某些商品群体的曝光度,从而减轻选择偏见的。这种现象通常被认为与流行度偏见紧密相关。此外,这项工作利用因果推断和反事实推理进行无偏推荐质量估计。Huang等人(2022)后来描述了一种相关方法,该方法还考虑了倾向得分的动态方面。作者认为,推荐算法应该考虑用户偏好随时间的变化。上述讨论的两项工作都基于显式用户评分。相比之下,Lee等人(2021)基于隐式反馈(点击数据)提出了他们的倾向得分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考虑缺失数据中的负倾向,扩展了通常采用的正倾向。作者建议,缺失反馈的含义最初是模糊的——不清楚它是否是负面反馈或只是一个尚未看到的商品。因此,学习以无偏的方式从点击和缺失数据中估计真正的正面和负面偏好,有潜力显著提高推荐准确性。

更准确的,无偏推荐也是Wan等人(2022)研究的重点。在这项工作中,Wan等人提出了一个修改后的损失函数,名为“交叉成对损失(cross pairwise loss)”。作者认为,交叉成对损失比pairwise或pointwise loss方法更不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因为它可以更好地优化预测分数朝向真正的相关性分数。此外,假设提出的技术可以克服基于IPS的方法的一些限制,即,消除了定义倾向以描述推荐模型曝光机制的需要。通常,基于倾向的技术的一个限制是,倾向的实际值最初是未知的,因此需要近似。这使得这些技术对倾向估计器的选择变得敏感,因此可能受到估计偏见、估计误差和倾向设定错误的影响(Yang等人 2018b)。因此,Saito(2020)建议了一个与倾向无关的损失函数,以解决基于IPS方法的这些潜在限制。

基于图的相似性调整用于控制基于图的推荐系统中流行度偏见的影响,例如在Hou等人(2018)、Chen等人(2014)中,通过“纠正”商品或用户相似性的定义方式。Chen等人在Chen等人(2014)中提出了一种替代余弦相似性的新相似性度量,这通常用于基于图的协同过滤算法。新的相似性度量考虑了两个重要因素:用户口味,由用户节点度表示,商品流行度,由商品节点度测量。将这两个术语包含在新的相似性度量中,并用可调系数控制这些术语,可以定义这些因素对预测分数的影响程度。这反过来有助于减轻流行度偏见,减少流行度的影响力。另一项使用商品节点度的工作是Hou等人(2018),他们也提出了使用一种新的相似性度量。作者将其命名为“平衡相似性指数”,并表示他们的方法能够更多地关注既不是非常流行也不不流行的商品。上述两种方法都使用系数来控制去偏见强度,这需要微调以找到推荐准确性和流行度偏见减轻之间的最佳权衡。

在推荐过程中整side info是另一种用来解决流行度偏见问题的方法。遵循这种方法的策略最初可能旨在关注不同的目标,例如,用户偏好满足度、推荐新颖性和多样性。然而,它们在减轻流行度偏见方面也表现出有效性。考虑侧信息(side info)的理念是,缺乏足够的互动数据,例如,在协同过滤技术中,可能会更多地影响不受欢迎的(长尾)商品,并导致它们在推荐中被低估。例如,已经表明流行商品往往比不流行商品有更多的邻域关系(Hou等人 2018)。这可能导致不流行商品之间的相似度较低,导致它们在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生成推荐时被忽视。实际上,纯协同过滤技术通常被认为更倾向于加强流行度偏见,因为它们仅依赖于用户互动数据(Jannach等人 2015)。通过在推荐过程中整合额外特征来扩展这些技术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并补偿缺失的数据。这在计算基于商品或基于用户的关系时特别有用,通过整合这样的额外信息,例如,用户的社交联系或商品产品的描述。因此,整合侧信息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平衡推荐中流行和不流行商品的包含,并减轻流行度偏见。

我们注意到,我们使用“侧信息(side info)”这个术语既指结构化的商品元数据,也指与商品相关的文本信息,如内容描述或评论。由于文本侧信息通常使用特定的自然语言处理(NLP)算法进行处理,我们将在后面单独讨论这些方法。

因果推断方法通常尝试更深入地探究流行度偏见的本质及其成因。例如,Wei等人(2021)将排序预测建模为因果关系,并确定商品流行度和用户从众行为在这种关系中的作用。作者提议采用反事实推断来减轻不受欢迎的流行度效应。应用反事实方法的基本理由是,传统的非因果学习方法会加强观察到的用户行为,结果会越来越多地推荐因为它们流行而不是因为商品属性符合特定用户偏好的商品。他们因此寻求回答的反事实问题是,如果模型只关注用户和商品之间的匹配,排序分数将是多少。这些信息最终用于在推荐过程中消除或减少流行度效应。

He等人(2022)讨论了一种基于反事实推断的不同因果模型的方法,两项工作都引入了一个反事实世界来减少流行度对最终推荐的影响。

在相关研究中,Zheng等人(2021)采用因果模型来描述用户互动的发生,并尝试将这些互动归因于用户从众或用户的真实偏好。Zhang等人(2021)也寻求在考虑推荐的时间维度和商品流行度不恒定的事实的同时,消除流行度在因果关系中的影响。作者引入了称为“流行度漂移”的度量来描述商品流行度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流行度趋势。作者声称,了解这些趋势,实际上可以保留一部分流行度偏见,以推广有潜力变得流行但尚未达到并且需要曝光提升的商品。

5.2.4 后处理方法

后处理技术在偏见减轻中非常流行。后处理方法的主要优点包括实施成本通常较低、多功能性以及侵入性低,即后处理技术通常应用于底层推荐模型之上。此外,一些现有方法非常通用,可以应用于多个应用领域。

从技术上讲,文献中的主要后处理形式包括:

  • 重新缩放(得分调整),
  • 重新排序(重新排列),
  • 排序聚合。

所有这些方法通常基于一个由准确性得分排序的给定推荐列表,然后在后处理阶段加入额外信息。

重新缩放(或:得分调整)通过更新给定推荐列表的相关性得分来补偿流行度偏见,通过提升某些商品或惩罚其他商品。然后使用更新后的得分重新排序推荐商品列表。在重新排序的情况下,商品顺序也会改变,但在某些情况下,原始的相关性得分被认为不太相关并被丢弃。相反,这些方法通常仅基于商品排序,交换或交换商品以满足某些标准。排序聚合后处理涉及由不同模型为同一用户产生的多个推荐列表,并基于融合这些列表的排序聚合方法。最后,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后过滤技术可能简单地从推荐列表中移除某些(流行)商品。在重新缩放中,目标是提升或惩罚推荐列表中的某些商品。在考虑流行度的情况下,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偏见校正方法。因此,典型的目标是:

-(a)包括对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更多或更少的流行商品, -(b)排除用户不感兴趣或已经知道的流行商品, -(c)不包括对用户既不流行又不感兴趣的商品。

Zhu等人(2021b)中可以找到最近的后处理方法工作的例子,其中作者提议以适当的方式向预测偏好得分添加补偿得分以考虑上述目标。我们注意到,在同一工作中也提出了基于正则化的处理中方法。在另一种后处理方法中,Zhu等人(2021a)也应用了偏见校正,但是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其中偏见减轻是迭代且重复地随时间应用的。

重新排序似乎是审查工作中最常见的后处理技术。通常,这些方法试图以优化某个特定目标度量的方式重新排序推荐列表中的商品。例如,Abdollahpouri等人(2021)描述的方法旨在平衡列表中商品的相关性和流行度,具有一个灵活的参数,使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更具重要性。相同的目标函数早已由Steck(2011)用于处理中减轻方法。Klimashevskaia等人(2022)后来复制了这种方法,证明尽管该方法能够根据用户流行度偏好调整推荐,但这并不一定能显著减轻整个平台的流行度偏见。在早期工作中,Abdollahpouri等人(2019a)提出了xQuAD查询多样化算法的改编,用于减轻流行度偏见。在相关工作中,作者还从纵向角度研究了这种方法的性能(Abdollahpouri和Burke,2019)。

一些基于重新排序的工作将流行度偏见与新颖性概念紧密联系起来。Oh等人(2011)和Bedi等人(2014)建议在推荐列表中包括更多新颖和曝光不足的商品,以提高推荐实用性。其他工作旨在仅惩罚特定类型的流行商品,例如Yalcin和Bilge(2022)中的“大片”商品,或在Wang等人(2022a)的背景下实施某些应用特定特征或度量,以众包工作者推荐为背景。

最后,一些工作依赖于图和网络科学技术来重新排列推荐列表,以实现某些分布目标。Mansoury等人(2020a)考虑了通过二分图的商品可见性,并在Eskandanian和Mobasher(2020)中使用了稳定匹配算法。这两种方法都将商品和/或用户表示为图中的节点,并使用此模型来调查和增加重新排列推荐列表中商品的曝光度。与此相反,Zanon等人(2022)描述了一种基于图的方法,通过额外的相似性信息进行重新排序。

排序聚合通过结合替代排序来抵消模型训练期间引入的流行度偏见。例如,Dong等人(2019)建议通过双向排序聚合将给定排序与反向推荐排序结合起来。或者,商品排序也可以与用户或用户组的反向流行度排序结合起来,如Yalcin和Bilge(2021)所提议的。Yalcin(2022)提出了一种非常特别的依赖多个排序列表的方法。在这里,想法不是生成多个列表并结合它们,而是基于预定义的标准,如偏好匹配、多样性或流行度分布,选择多个预先生成的列表中的一个。

5.3 偏见利用方法

有一些工作尝试利用流行商品实际上受到许多人喜爱这一事实——因此也是“安全”的推荐,参见我们上面关于Netflix在视频排序中加入流行度信号的讨论。

例如,Zhao等人(2022)声称,并不是所有的商品流行度都是一样的,它可能源于商品的真实质量,因此可以导致高质量的推荐。作者建议利用这种“真实质量流行度”,同时减轻其他流行度偏见的影响,将它们相互分离。在新闻推荐领域,商品的(近期)流行度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例如,Qi等人(2021)的工作表明,使用文章流行度实际上可以带来足够的主题多样性和覆盖率。一些早期的工作也证明了,考虑文章的近期流行度对于提高推荐准确性至关重要(Hopfgartner等人 2016;Tavakolifard等人 2013;Garcin等人 2013)。对于电子商务领域,Jannach等人(2017)报告了关于短期流行趋势重要性的类似观察。

Zhang等人(2022)讨论了一种非常不同且恶意的使用某些算法现有流行度偏见的方式。在这里,作者描述了如何滥用流行度偏见进行攻击,以人为提升目标商品的流行度,利用有偏见推荐系统的可预测行为。这种脆弱性可能会进一步错误地扭曲流行度分布,可能导致信任度的丧失,以及对平台上提供者公平性的损害。总的来说,这项后续工作是一个关键的例子,展示了研究、理解和能够控制推荐系统流行度偏见的重要性。

附录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257-024-09406-0

google Titans介绍

google在《Titans: Learning to Memorize at Test Time》提出了区别于Transformer的的一种新架构:Titans。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实现,是否有前景:# 摘要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关于如何有效利用循环模型(recurrent mo...… Continue reading

meta QuickUpdate介绍

Published on January 02, 2025

kuaishou CREAD介绍

Published on August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