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Sage介绍

Reading time ~2 minutes

standford在《Inductiv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on Large Graphs》中提出了GraphSage:

介绍

在large graphs中的节点(nodes)的低维vector embedding,已经被证明对于许多预估和图分析任务来说作为feature inputs是很有用的。在node embedding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使用降维技术将关于一个node的图邻居的高维信息蒸馏(distill)到一个dense vector embedding中。这些node embeddings可以接着被feed到下游的机器学习系统中,并用于分类、聚类、连接预测等任务中。

然而,之前的工作主要关注于来自单个fixed graph的embedding nodes,许多真实应用,会对于未知nodes、或者全新的subgraphs也能快速生成embeddings。这些归纳能力对于高吞吐、生产环境机器学习系统来说很重要,它会在演进的图上操作、并能总是遇到未知的nodes(例如:在Reddit上的posts、在Youtube上的users和videos)。对于生成node embeddings的归纳法来说,会面临着在具有相同形式features的各种图上的泛化(generalization):例如:来自一个模式生物的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图上,训练一个embedding genreator,接着可以很容易使用训练好的模型,来对于新的生物体(organisms)收集来的数据生成node embeddings。

对比起直推式setting(transductive setting),inductive node embedding问题是特别难的,因为泛化到unseen nodes需要将新观察到的subgraphs“安排(aligning)”到已经通过算法最优化好的node embeddings中。一个inductive framework必须学习去认识一个node的邻居的结构化属性,它能表明节点的在图中的局部角色(local role),以及全局位置(global position)

对于生成node embeddings的大多数已经存在的方法,是天然直推式的(transductive)。绝大多数方法是直接使用MF-based目标来最优化每个节点的embeddings,不会天然生成unseen data,因为他们会在一个单一fixed graph上做出预估。这些方法可以在一个inductive setting环境中被修改来执行,但这些修改版本的计算开销都很大,需要在做出新预估之前额外迭代好几轮gradient descent。一些最近的方法在图结构上使用卷积操作(convolutional operators)来进行学习,能提供一个embedding方法。因此,GCNs(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已经被成功应用到在fixed graph的直推式setting(transductive setting)上。而在本工作中,我们同时将GCNs扩展到归纳式无监督学习(inductive unsupervised learning)任务上,并提出一个framework来生成GCN方法,它使用trainable aggregation function(而不是简单的convolutions).

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inductive node embedding的general framework,称为GraphSage(抽样和聚合:SAmple and aggreGatE)。不同于基于MF的embedding方法,我们会利用node features(例如:文本属性、node profile信息、node degrees)来学习一个embedding function,它会泛化到unseen nodes上。通过在学习算法中包含node features,我们会同时学习每个node邻居的拓朴结构,以及在邻居上的node features分布。当我们关注feature-rich graphs(例如:具有文本属性的引文数据、功能/分子标记的生物学数据),我们的方法也会利用出现在所有graphs(例如:node degrees)中的结构化features,因而,我们的算法也会被应用于没有node features的graphs中。

不同于为每个node训练一个不同的embedding vector的方式,我们的方法会训练一个关于aggregator functions的集合,它们会从一个node的局部邻居(local neighborhood)(图1)中学习到聚合特征信息(aggregates feature information)。每个aggregator function会从一个远离一个给定结点的不同跳数、搜索深度的信息进行聚合。在测试(test)或推断(inference time)时,我们使用已训练系统来为整个unseen nodes通过使用学到的aggregation functions来生成embeddings。根据之前在node embeddings生成方面的工作,我们设计了一个无监督loss function,它允许GraphSage使用task-specific supervision来进行训练。我们也表明了:GraphSage可以以一个完全监督的方式进行训练。

图片名称

图1 GraphSAGE抽样和聚合方法的可视化演示

我们会在三个node分类benchmarks上评估我们的算法,它们会测试GraphSAGE的能力来在unseen data上生成有用的embeddings。我们会使用两个演进的document graphs,它们基于citation data和Reddit post data(分别预估paper和post类目),以及基于一个一个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multi-graph生成实验。使用这些benchmarks,我们展示了我们的方法能够有效生成unseen nodes的表示,效果对比baseline有一个大的提升。。。

2.相关工作

3.GraphSAGE

我们方法的关键思想是,我们会学习如何从一个节点的局部节点(local neighborhood)中聚合特征信息(例如:邻近节点的degrees和文本属性)。我们首先描述了GraphSAGE的embedding生成算法(例如:forward propagation),它会假设:为GraphSAGE模型参数已经被学习的节点生成embeddings。我们接着描述:GraphSAGE模型参数可以使用标准的SGD和BP技术被学到。

3.1 Embedding生成算法(例如:forward propagation)

在本节中,我们描述了embedding生成,或者forward propagation算法(算法1),它会假设:模型已经被训练过,并且参数是固定的。特别的,我们会假设:我们已经学到了关于K个aggregator functions的参数(表示为:\(AGGREGATE_k, \forall k \in \lbrace 1,\cdots,K\rbrace\)),它会被用于在模型的不同layers间、或者“搜索深度”上传播信息。第3.2节描述了我们是如何训练这些参数的。

  • $G(V, E)$:图
  • $\lbrace x_v, \forall v \in V \rbrace$:输入特征
  • K:深度
  • $W^k, \forall k \in \lbrace 1, \cdots, K \rbrace$: 权重矩阵
  • $\sigma$:非线性激活
  • $AGGREGATE_k, \forall k \in \lbrace 1,\cdots, K \rbrace$:可微聚合函数
  • $N: v \rightarrow 2^v$:邻居函数(neighborhood function)

图片名称

算法1

算法1的背后意图是:

  • 在每个迭代中,或者搜索深度上,节点会聚合来自它们的local neighbors的信息;
  • 并且随着该过程迭代,nodes随着graph的更进一步触达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

算法1描述了case中的embedding生成过程,其中:

  • \(G = (V, \epsilon)\):表示整个graph
  • \(\lbrace x_v, \forall v \in V \rbrace\):表示graph中的所有node的input features
  • K:表示深度
  • \(W^k, \forall \lbrace 1,\cdots,K \rbrace\):表示weight matrics

我们在下面描述了如何生成该过程到minibatch setting中。算法1的外循环中的每个step过程如下,其中:

  • k:表示在外循环(或者搜索深度)中的当前step
  • \(h^k\):表示在该step中一个node的representation

首先,每个node \(v \in V\)会将在它的立即邻居(immediate neighborhood)\(\lbrace h_u^{k-1}, \forall u \in N(v) \rbrace\)上的nodes 的representations聚合到单个vector \(h_{N(v)}^{k-1}\)中。注意,该聚合step依赖于:在outer loop的前一迭代生成的representations,并且k=0(”bad case”)representations会被定义成input node features。

接着,在聚合了邻近的feature vectors之后,GraphSAGE会将该node的当前representation \(h_v^{k-1}\)与聚合的邻近vector \(h_{N(v)}^{k-1}\)进行拼接(concatenates),该concatenated vector会通过一个具有非线性activation function \(\sigma\)的fully connected layer进行feed,它会将representations转换成在算法的下一step进行使用(例如:\(h_v^k, \forall v \in V\))。neighbor representations的聚合可以通过多个aggregator结构来完成,并且我们会在第3.3节中讨论不同的结构选择。

为了扩展算法1到minibatch setting中,给定一个关于input nodes的集合,我们首先对所需要的neighborhood sets(到深度K)进行forward sample,接着我们在inner loop进行运行,通过替代迭代所有nodes,我们只会计算:必须满足在每个depth上的递归的representations。

与 Weisfeiler-Lehman Isomorphism Test的关系

GraphSAGE算法在概念上受testing graph isomorphism的经典算法的启发。在算法1中,我们:

  • (i) 设置\(K=\| V \|\)
  • (ii) 设置weight矩阵作为identity
  • (iii) 使用一个合适的hash function作为一个aggregator(无非线性),

接着算法1是一个关于WL isomorphism test的实例,也被称为“naive vertex refinement”。如果由算法1输出的representations \(\lbrace z_v, \forall v \in V \rbrace\)。该test在一些情况下会失败,但是对于许多图是合法的。GraphSAGE是对WL test的连续近似,其中,我们将hash function替代成trainable neural network aggregators。当然,我们使用GraphSAGE来生成有用的节点表示(node representations)——而非test graph isomorphism。然而,在GraphSAGE和经典的WL test间的连接,为我们的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context来学习关于节点邻居的拓朴结构。

Neighborhood定义

在本工作中,我们会均匀地抽样一个关于节点邻居的fixed-size集合,而非使用算法1中完整的邻居集合,是便保持每个batch的计算开销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使用过载的概念,在算法1中,我们将\(N(v)\)定义为一个从集合\(\lbrace u \in V:(u,v) \in \epsilon \rbrace\)中fixed-size的均匀抽取,在每个迭代k上我们会从不同的均匀样本中进行抽样。如果没有这种抽样,单个batch的内存和runtime会不可预知,最坏情况下为\(O(\| V \|)\)。作为对比,对于GraphSAGE的每个batch space和时间复杂度被固定在\(O(\prod_{i=1}^K S_i)\),其中\(S_i, i \in \lbrace \cdots \rbrace\),K是user-specified常数。实际来说,我们发现我们的方法可以达到具有K=2的高效果,并且\(S_1 \cdot S_2 \leq 500\)。

3.2 学习GraphSAGE的参数

为了以一个完全无监督setting方式学习有用的、可预测的表示(representations),我们会通过SGD使用一个graph-based loss function给output representations \(z_u, \forall u \in V\),并且调节weight矩阵 \(W^k, \forall k \in \lbrace 1,\cdots, K \rbrace\), 以及得到的aggregator functions的参数。graph-based loss function会鼓励邻近节点具有相似的表示(representations),从而强制分离的nodes的representations具有高度的不同:

\[J_G(z_u) = - log(\sigma(z_u^T z_v)) - Q \cdot E_{v_n \sim P_n(v)} log(\sigma(- z_u^T z_{v_n}))\]

…(1)

其中:

  • v:是一个node,它会与u在一个fixed-length的random walk中共现
  • \(\sigma\):是sigmoid function
  • \(P_n\):是一个negative sampling分布
  • Q:定义了negative samples的数目

重要的是,不同于之前的embedding方法为每个node(通过一个embedding look-up)训练一个唯一的embedding,我们feed到该loss function的representations \(z_u\)会由在一个node的局部邻居(local neighborhood)中包含的features来生成

该无监督setting会模拟以下情况:其中node features会提供到下游的机器学习应用,或者作为一个服务 或者 在一个静态仓库中。在本case中,其中representations只会在一个指定的下游任务中,无监督loss(等式1)可以简单地被一个task-specific目标(比如:cross-entropy loss)替换。

3.3 Aggregator结构

在N-D lattices(例如:句子、图片、或3D空间),一个node的邻居没有自然序:在算法1的aggregator function必须在一个关于vectors的无序集合上操作。理由的,一个aggregator function必须是对称的(例如:它的inputs排列是不变的),同时是可训练的,并且保持一个高度表达的能力。aggregation function的对称性确保了我们的neural network model是可训练的,并且可以被用于随意顺序的节点邻居的feature sets上。我们会检查三个候选aggregator function:

Mean aggregator

我们的第一个候选 aggregator function是mean aggregator,其中:我们简单地对在\(\lbrace h_u^{k-1}, \forall u \in N(v) \rbrace\)中的vectors做elementwise平均。该mean aggregator接近等于在transductive GCN network中的convolutional propagation rule。特别的,我们可以通过在算法1中的第4和第5行使用下面进行替换,派生一个关于GCN方法的inductive variant:

\[h_v^k \leftarrow \sigma(W \cdot MEAN(\lbrace h_v^{k-1} \rbrace \cup \lbrace h_u^{k-1}, \forall u \in N(v) \rbrace)\]

…(2)

我们将该修改版称为mean-based aggregator convolutional,因为它是一个关于一个localized spectral convolution的不平滑的线性近似。在该convolutional aggregator和其它aggregators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在算法1的第5行,不会执行concatenation操作。例如:convolutional aggregator不会将node的前一layer representation \(h_v^{k-1}\)与he aggregated neighborhood vector \(h_{N(v)}^k\)进行concatenate。该concatenate可以被看成是关于一个关于在不同“search depths”或GraphSAGE算法中“layers”间的”skip connection”的简单形式,并且它会产生在效果上的巨大收益。

LSTM aggregator

我们也会检查一个更复杂的基于一个LSTM结构的aggregator。对比起mean aggregator,LSTMs的优点是: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LSTMs没有天然的对称性(例如:它们没有排列不变性),因为他们以序列方式处理它们的inputs。我们采用LSTMs用来操作一个无序集合,通过简单地将LSTMs应用到一个关于节点邻居的随机排列上。

Pooling aggregator

该aggregator具有对称性,同时可训练。在pooling方法中,每个邻居的vector会独立地通过一个fully-connected neural network进行feed;根据该转换,一个elementwise max-pooling操作会被应用来对跨邻居集合的信息进行聚合:

\[AGGREGATE_k^{pool} = max(\lbrace \sigma(W_{pool} h_{u_i}^k + b), \forall u_i \in N(v) \rbrace)\]

…(3)

其中:

  • max表示element-wise max操作符
  • \(\sigma\)是一个非线性activation function

原则上,该函数会在max pooling之前被使用,可以作为一个随意的deep multi-layer perceptron,但我们关注于简单的single layer结构。该方法受最近研究【29】的一些启发。直觉上,multi-layer perceptron可以被认为是:作为在邻居集合中的每个节点表示的feature计算的一个函数集合,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捕获邻居集合的不同方面。注意,原则上,任务对称vector function可以被用来替代max operator(例如:一个element-wise mean)。我们发现:关于developments test在max-pooling和mean-pooling间没有大差别,因此后续主要关注max-pooling。

实验

google Titans介绍

google在《Titans: Learning to Memorize at Test Time》提出了区别于Transformer的的一种新架构:Titans。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实现,是否有前景:# 摘要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关于如何有效利用循环模型(recurrent mo...… Continue reading

meta QuickUpdate介绍

Published on January 02, 2025

kuaishou CREAD介绍

Published on August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