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Net介绍

Reading time ~1 minute

kuaishou在《PEPNet: Parameter and Embedding Personalized Network for Infusing with Personalized Prior Information》中提出了PEPNet:

1.抽要

随着在线服务(电商/在线视频)的内容页面和展示样式的增加,工业级推荐系统经常面临着multi-domain和multi-task的推荐挑战。multi-task和multi-domain推荐的核心是,在给定不同的用户行为时,能精准捕获在不同domains中的用户兴趣。在本paper中,我们在multi-domain环境下的multi-task推荐上提出了一种即插即用(plug-and-play)的 Parameter and Embedding Personalized Network (PEPNet) **。PEPNet会将具有强bias的features作为input,并动态地对模型中的bottom-layer embeddings和top-layer DNN hidden units通过一个gate机制进行缩放(scale)**。通过将个性化先验(personalized priors)映射,将weights归一化范围(0, 2),PEPNet会同时引入参数个性化和embedding个性化。PPNet(Parameter Personalized Network )会影响DNN参数,来对多个任务上的相互依赖目标进行权衡。我们会做出一系列特征的工程优化,将Kuaishou训练框架与在线部署环境相结合。我们已经成功在Kuaishou apps上进行部署,服务了3亿的日活用户。

1.介绍

2.方法

该部分会介绍详细设计,用来缓解“双跷跷板(double seesaw)”问题。我们会详述问题公式、以及PEPNet的网络结构。

2.1 问题公式

这里我们定义了我们研究的概念和问题settings。该模型会使用sparse/dense inputs,比如:用户历史行为、用户profile features、item features、context features等。预估目标\(\hat{y}_i\)是user u在domain d的第i个task上对item p的偏好,它的计算如下:

\[\hat{y}_i = f(\lbrace E(u_1), \cdots, E(u_t) \bigoplus E(p_1), \cdots, E(p_j) \bigoplus E(c_1), \cdots, E(c_k) \rbrace_d)\]

…(1)

其中:

  • \(u_1, \cdots, u_t\):表示user-side features,它包含了:用户的历史行为、user profile和user ID等。
  • \(p_1, \cdots, p_j\):表示target item features,它包含了:item ID(iid)、author ID(aid)等
  • \(c_i, \cdots, c_k\):表示其它features,它会包含context feature和combine feature
  • \(\lbrace \rbrace_d\)表示来自domain d的样本
  • \(E(*)\):表示sparse/dense features,会通过在分桶算法之后的embedding layer被映射到可学习embedding中,
  • \(\bigoplus\):表示 concatenation

对于一个真实应用,item candidate pool和用户part会在多个场景共享。由于不同的消费目标,用户在不同场景对于相同item会改变他们的行为趋势。为了更好捕获对于不同行为的用户偏好,并增强在多个场景的联系,推荐系统需要同时为多个domains D做出多任务预估。注意,模型输入是\(\lbrace x, y_i, D \rbrace\),

其中:

  • x:是上述提到的feature
  • \(y_i\):是每个任务的label
  • \(d \in D\):是domain indicator,它表示样本收集来自哪个domain

  • Input:表示sparse/dense inputs,比如:用户历史行为、用户profile features、item features和其它context features
  • Output:一个推荐模型,它会估计用户在多个domains上的多个目标,例如:点赞(like)、关注(follow)、转发(forward)等

2.2 网络结构

图3展示了PEPNet的网络结构。该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我们一一解释。

  • GateNU(Gate Neural Unit):Gate NU是EPNet和PPNet的基本单元,它是一个基于先验信息生成的门控结构。
  • EPNet(Embedding个性化网络:Embedding Personalized Network):EPNet会采用domain信息作为input,并使用Gate NU来进行domain-specific个性化,增强模型的bottom layer的能力来表示跨域的features。
  • PPNet(参数个性化网络:Parameter Personalized Network)。 PPNet使用用户信息和item信息来生成gates,并调整在不同task towers上每个layer的参数,并对模型的top layer上相互依赖目标进行权衡。

图片名称

图3 PEPNet包含了Gate NU, EPNet, PPNet。Gate NU是基础单元,它会使用先验信息来生成门控和增强的合法信号。EPNet会在Embedding layer上增加模型的domain-awareness,并将PPNet进行stacking到每个任务的DNN tower上来增强task personalization. 在多个domains上会估计相同集合的multi-targets。PEPNet可以被插入到任意网络中。颜色如上所示。

2.2.1 Gate Neural Unit(Gate NU)

受LHUC算法的启发,其关键思想是:为每个speaker学习一个特定的hidden unit贡献,PEPNet会引入一个门控机制,称为“Gate Neural Unit”,它对于不同用户来说,网络参数是个性化的。 Gate Neural Unit(简称为Gate NU),包含了两个nueral network layers。

  • \(x^{(0)}\):表示Gate NU的input
  • \(W^{(0)}\):表示第一层network layer的weight
  • \(b^{(0)}\):表示第一层network layer的bias

Relu被选择作为第一层该函数的activation function。第一层公式如下:

\[x_1 = Relu(x^{(0)} W^{(0)} + b^{(0)})\]

…(2)

接着, Gate NU会使用Sigmoid function来生成gate,它会将output限制为[0, 1]。

  • \(\gamma\)是参超数,设置为2
  • \(W^{(1)}\)和\(b^{(1)}\)是第二个layer的weight和bias

第二层的公式化如下:

\[x_2 = \gamma * Sigmoid(x^{(1)} W^{(1)} + b^{(1)}), x_2 \in [0, \gamma]\]

…(3)

根据等式1和等式2,Gate NU会使用先验信息\(x^{(0)}\)来生成gating vector,并使用超参数\(\gamma\)来进一步放大有效信号。接着,我们会详述如何使用该gating机制来组合EPNet和PPNet。

2.2.2 Embedding Personalized Network(EPNet)

出于计算和内存开销考虑,EPNet模型会共享相同的embedding layer,其中:

\[E(*) = E(SF) \oplus E(DF)\]

…(4)

  • SF是sparse features,DF是dense features。
  • \(E(*)\)是共享底层结构,它实际上会有许多缺点,关注共享却忽略了多个domains的不同

对于共享的EPNet,我们会使用domain-side features \(E(df) \in R^k\)作为input,比如:domain ID和统计特征

对于在第i个domain的特定数据样本,我们将其余feature表示为\(E(*) \in R^d\),其中:

  • d是input维度
  • \(V_{ep}\)是embedding layer的Gate NU

EPNet的输出\(\sigma_{domain} \in R^d\)给定如下:

\[\sigma_{domain} = V_{ep}(E(df))\]

…(5)

我们使用一个额外的Gate NU network来将embedding进行变换,并将多个domains的分布进行对齐(align),无需变更原始的embedding layers。转换后的embedding(transformed embedding)如下:

\[O_{ep} = \sigma_{domain} \otimes E(*)\]

…(6)

其中:

  • \(O_{ep} \in R^d\): 输出
  • \(\otimes\): 是element-wise乘法

2.2.3 Parameter Personalized Network(PPNet)

为了增强关于task-specific个性化的信息,我们使用user/item/author-side feature(uf/if/af)作为PPNet的输入,比如:user ID, item ID, author ID,以及side information features,比如:user age/gender, item tag/topic/popularity等。特别的,详细的PPNet结构如下:

\[O_{prior} = E(uf) \oplus E(if) \oplus E(af) \\ \sigma_{task} = V_{pp} (O_{prior} \oplus (\oslash(O_{ep})))\]

…(7)

其中:

  • \[E(uf) \in R^u, E(if) \in R^i, E(af) \in R^a\]

PPNet会将EPNet的output拼接在一起,features \(O_{prior}\)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先验,它会给出模型关于先验信息的更多感知。关于个性化的先验信息可以通过一个来自user ID、item ID以及author ID的扩展来获得,其中:author表示kuaishou短视频的创作者。为了不影响在EPNet中已经更新的embedding,我们会在EPNet的output上执行stop gradient \(\oslash\)操作。在传统模型中,所有hidden units会被相等对待,并传给下一layer中。我们使用element-wise乘法来选择和放大合法信号,如下:

\[O_{pp} = \sigma_{task} \otimes H\]

…(8)

其中:

  • H是在task towers上每个DNN layer上的hidden unit。

在多任务学习中的参数共享可以极大减小DNN参数的size,但在多个共享targets间的一些信息会丢失,导致不均衡的效果。例如,预估Follow和Like的任务会共享DNN参数,但Follow任务具有更少的正样本。前两者的梯度会累计,Follow的一些信号会被Like所覆盖。因此对于每个任务,我们会在将PPNet \(O_{pp}^l\)插入到每个DNN task tower的第l个layer中,来增强任务个性化的先验信息,如下所示:

\[O_{pp}^{(l)} = \sigma_{task}^{(l)} \otimes H^{(l)} \\ O_{pp}^{(l+1)} = f(O_{pp}^{(l)} W^{(l)} + b^{(l)}), l \in \lbrace 1, \cdots, n \rbrace\]

…(9)

其中:

  • n是每个task tower的DNN layers的数目
  • f是activation function。

对于第n-1个layers,activation function f会使用Relu。最后一个layer是Sigmoid,它没有放大系数\(\gamma\),这与Gate NU不同。在获得last layer上的多个domains上的多个targets的预估得分后,会使用binary cross-entropy进行最优化。

2.3 工程优化策略

为了部署PEPNet,我们做出以下的工程优化策略:

  • Feature score消除策略:由于每个ID映射到一个embedding vector,可以快速填满服务的内存资源。为了确保系统进行长时间执行,我们设计了一个特殊参数服务器,来达到一个无冲突(conflict-free)、高效内存的全局共享embedding表(memory-efficient Global Shared Embedding Table) (GSET)。GSET使用feature score elimination策略来控制内存footprint,使得总是在一个预设的阈值之下。然而,传统的cache elimination策略使用LFU和LRU,只考虑了条目的频率信息,主要用于最大化cache命中率。

  • DNN/Embedding layer Updating: 由于系统采用在线学习,它在训练时会长时间累积数据。我们将训练数据的最小单元称为一个pass,每个pass会更新online inference模型。由于存在大量users、authors以及items,这会导致user ID、item ID、author ID的features的快速膨胀。平台的一些ID features会超期或变得很冷门,因此将所有ID features进行存储是不高效的。它会盲目增大系统的冗余,带来额外的存储和计算开销。我们会增加两个特征选择策略(feature eviction)。一个是指定一个feature的特定数目,当超过时会抛弃。另一个是设置ID featrues的过期时间,保证ID features可以频繁更新,并删除那些没有达到所需更新数的ids。相似的,当模型被更新时,我们会检查相应的embedding,只更新变化的embedding。

  • Training策略:由于在kuaishou的短视频场景的商业特性,ID features会快速变化。实际上,我们会发现:embedding的更新会比DNN模型参数更频繁。在线学习场景中,为了更好捕获在bottom-layer embeddings的变化,并稳定更新top-layer DNN参数,我们会分别更新embedding part和DNN参数部分,并使用不同的update策略。在bottom-layer embedding中,我们会使用AdaGrad optimizer,学习率会设置为0.05。而DNN参数会通过Adam optimizer进行更新,学习率为:5.0e-06.

3.离线实验

google Titans介绍

google在《Titans: Learning to Memorize at Test Time》提出了区别于Transformer的的一种新架构:Titans。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实现,是否有前景:# 摘要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关于如何有效利用循环模型(recurrent mo...… Continue reading

meta QuickUpdate介绍

Published on January 02, 2025

kuaishou CREAD介绍

Published on August 05, 2024